学校体育场爱你没商量但有研究显示,近年我国各地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程度不一,总体对外开放率仅为三成左右。开放存在哪些难度?学校操场如何才能“放”得更“开”?
晨跑夜跑锻炼,饭后遛弯打球,周末孩子们自在奔跑,成年人下班后约好友打局“养生球”……现代人对健身场地的需求越来越多,能方便地健身成为大众的普遍期待。
期待的目光瞄向学校体育场。近来,部分学校尝试着向社会打开体育场的大门,人气火爆。到学校操场“刷圈”的人多了,绿茵场、篮球场上奔跑的身影多了,五彩斑斓的跳绳、彩带摇了起来,跳动的画面,此起彼伏的喝彩声,唤醒了“沉睡”的体育场。
实现“就近健身”。中小学校在市区分布密集,对很多人来说,算得上是离家最近的运动场。“就近入学”成全了“就近健身”,难怪有家长说,“陪娃锻炼,再也不能以远为借口偷懒了。”
拥有开阔场地。和社区小花园、专业健身场馆相比,学校体育场面积开阔,环境优美,能容纳不同类型的运动群体。操场上,有人速跑,有人慢跑,也有人漫步;篮球架下,有年轻人竞技,也有亲子互动。在这里,广场舞大妈与篮球青年不用抢地盘,跑跑族敞开跑,不用担心冲撞车辆和行人,健身变得从容和谐。
享受完善设施。塑胶跑道、游泳馆、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学校体育场设施较完善。比如较稀缺的足球场,截至2021年底,全国16个足球发展重点城市,校园足球场地数量是社会足球场地两倍多。校园开放,酷爱踢球的人乐了,带球奔跑的同时收获“三省”——省钱、省心、省时。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教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数量约占全国的39%,面积占比53%。这些场地课余时间往往无人使用,资源闲置。如果开放学校体育场的做法能推广开,将盘活更多存量资源,让更多群众受益。
这几年,推动学校等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但学校体育场大门开放的“宽度”离群众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个中缘由,主要是校园管理上存在难点。
对学校来说,打开大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风险。比如体育场面积大、设施多,外来人员在活动锻炼时有发生意外的可能,且能否及时救治、责任如何界定也是难题;外来人员入校,可能影响学校秩序,还有潜在不安全因素;很多人在同一场地活动,可能引发摩擦、冲突等。
开放后,管理成本会直线上升。学校篮球场的篮筐比标准篮筐低,成年人玩扣篮玩得嗨,不到一个月,篮筐就坏了;足球场上遥控汽车狂奔,对草皮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还有操场上垃圾、烟蒂随意丢弃……给场地和设施的卫生保洁、检修维护等出了不少难题,学校必须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来应对。
开放便利了很多人,但有时也会打扰另一些人。比如有人清晨入校打球会产生噪音,影响周边居民休息;上班族希望开放时间更长一些,但专门架设的照明灯可能产生光污染,打扰附近居民正常生活。
面对“开门”过程中遇到的“堵点”,一些城市和学校已经在试水摸索中,有了好经验、好做法,也敢于在开放过程中寻找最优解。比如,青岛主城区校园场地开放中小学数量占辖区内全部公办中小学数量的90%以上。
管理多些耐心。只要下足功夫,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来解决的。比如青岛的学校设置专门卫生间,方便了健身者的同时,还减轻了学校卫生、管理的压力;福建的学校配备了安全防护、物理隔断、监控,降低安全风险;杭州的学校用上了刷脸入校、违规即纳入信用管理名单等管理方式,便于学校溯源管理。
群众多点包容心。学校体育场开放还在摸索中,群众在走进校园健身的时候,对学校的不足多点包容,对学校多些配合,对校园多点爱护,能鼓励学校大门敞得更开。
保障多加用心。主管部门做好保障,当好“后盾”。比如多倾听学校在开放中遇到的困难,和学校一起想办法、找对策,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如开放的体育场地设施与教学区相对独立,办理公众责任险等,帮助学校筑牢安全篱笆。
此外,缓解健身场所供需矛盾还有其他值得尝试的好办法。比如利用废旧厂房、高架桥下、城区边角地,建口袋体育公园;把健身步道、城市绿道连通起来,形成园林健身系统;在农村公共活动区域安装健身器材和设施……丰富的场地将为全民健身带来新选择和新体验。
村上春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只要跑步,我就很快乐。”毫无疑问365体育官网入口,让更多优质体育资源“活”起来,会让运动者更快乐,也会让城市更具“动感”。